就业管理系统登录
招聘信息
首页 > >招聘信息
测量员 4500-6000元

【河北路桥建设有限公司】 发布时间:2025-09-16  浏览量:25

工作地域:河北省   职位类别:工程技术人员   学历要求:本科   招聘人数: 2人

专业要求:
测绘工程、地理信息科学、工程测量技术、土木工程(测量方向)、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等相关专业
职位描述:

一、测量前期准备:奠定精准基础

  1. 技术文件研读与方案制定:深入研读工程设计图纸(如总平面图、建筑施工图、结构施工图)、勘察报告(含地形地貌、地下管线分布)及相关规范(如《工程测量规范》GB 50026-2020),明确测量精度要求、关键控制点(如平面控制点、高程控制点)。

  2. 测量仪器与工具准备:根据测量方案准备所需仪器(如全站仪、电子水准仪、GNSS 接收机、激光投线仪)与工具(如棱镜、水准尺、对讲机、记号笔、绘图板);使用前检查仪器状态,包括电池电量、精度校准情况(如全站仪是否完成 2C 值、指标差校准)、配件完整性(如棱镜架是否稳固),确保仪器符合测量精度要求,严禁使用未校准或故障仪器。

  3. 现场勘察与控制点复核:提前前往施工现场勘察,熟悉地形环境(如是否有障碍物遮挡、地面平整度)、周边控制点分布情况;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平面控制点(如 GPS 点)、高程控制点(如水准点)进行复核测量,对比复核数据与原始数据,若偏差超过规范允许范围,及时向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反馈,待问题解决后再开展后续测量工作,避免以错误控制点为基准导致测量偏差。

二、现场测量操作:把控施工精度

  1. 控制网布设与加密:根据工程规模与精度要求,在复核合格的原始控制点基础上,布设施工控制网(如平面控制网采用三角网或导线网,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网);当原始控制点数量不足或距离施工区域过远时,按规范进行控制点加密,确保控制网覆盖整个施工区域,且相邻控制点间通视良好、便于操作,加密后需对控制网进行闭合测量,验证精度是否达标。

  2. 施工放样测量:按照施工进度与工序要求,开展各阶段放样工作:

  • 场地平整放样:根据设计标高,测量确定场地开挖或回填的边界线、高程控制点,指导土方施工,确保场地平整度符合要求。

  • 基础施工放样:测量定位建筑物基础轴线、基坑开挖边界、桩位(如灌注桩、预制桩)位置,标注高程控制点(如基坑底标高、垫层标高),确保基础位置与尺寸精准。

  • 主体结构放样:在混凝土浇筑前,测量放线确定墙体轴线、柱子位置、梁的标高与轴线,使用激光投线仪辅助传递高程与轴线,避免主体结构偏移;对装配式构件(如预制墙板、叠合板)安装位置进行放样,确保构件拼接精度。

  • 管线与设备安装放样:配合水电、暖通等专业施工,测量确定管线(如给排水管、电缆沟)走向、坡度、预埋套管位置,以及设备基础(如水泵基础、配电柜基础)的尺寸与标高,保障管线与设备安装符合设计要求。

  1. 过程监测与复核: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关键部位进行监测测量,如基础沉降观测(定期测量基础高程变化,判断是否存在不均匀沉降)、主体结构垂直度监测(使用全站仪或激光垂准仪测量墙体、柱子垂直度)、基坑边坡位移监测(设置观测点,跟踪边坡水平位移与沉降情况);对每道工序的放样结果进行复核,如基础浇筑前复核轴线位置与标高,主体拆模后复核结构尺寸,若发现偏差,及时通知施工班组调整,确保施工精度符合规范要求。

三、数据处理与成果管理:保障数据可靠

  1. 测量数据记录与整理:现场测量时同步填写《测量原始记录》,详细记录测量日期、天气情况、仪器型号与编号、测量人员、控制点编号、观测数据(如全站仪的水平角、竖直角、距离,水准仪的后视读数、前视读数),确保记录真实、准确、清晰,无涂改(如需修改需划改并签字确认);测量结束后及时整理数据,按规范格式录入电脑,建立电子台账,便于后续查询与使用。

  2. 数据计算与精度分析:依据测量规范与数学公式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,如平面坐标计算(采用高斯投影正算或反算)、高程计算(利用水准测量闭合差调整公式计算各点高程)、放样点位坐标计算;对计算结果进行精度分析,判断测量误差是否在规范允许范围内(如导线测量的角度闭合差、水准测量的高差闭合差是否达标),若误差超标,需回溯测量过程,查找原因(如仪器误差、操作误差、外界环境影响)并重新测量,直至精度符合要求。

  3. 测量成果提交与归档:根据计算结果绘制测量成果图(如施工控制网图、放样点位图、沉降观测曲线图),编制《测量成果报告》,内容包括测量依据、仪器设备、操作流程、数据成果、精度分析及结论,报技术负责人审核;审核通过后,将测量成果及时提交给施工班组、监理单位,作为施工与质量验收的依据;同时将测量原始记录、成果报告、仪器校准证书等资料按档案管理要求归档,纸质资料装订成册,电子资料备份存储,确保资料完整、可追溯。

四、仪器管理与维护:保障设备稳定

  1. 日常维护与保养:每次使用后清洁仪器,如擦拭全站仪镜头(用专用镜头布,避免划伤)、清理水准仪底座灰尘、收纳好棱镜与水准尺(避免碰撞变形);定期进行基础保养,如为全站仪三脚架连接处添加润滑油、检查 GNSS 接收机天线是否完好、校准电子水准仪的 i 角误差;将仪器存放在干燥、通风、防震的专用库房,避免阳光直射、潮湿或高温环境,长期不用时定期充电(如每 3 个月给仪器电池充电一次),防止电池损坏。

  2. 仪器校准与检定:按照《计量法》要求,对强制检定仪器(如全站仪、电子水准仪、GNSS 接收机),每年委托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进行检定,获取检定证书,确保仪器精度符合国家标准;对非强制检定仪器(如激光投线仪),每季度自行校准或委托第三方校准,校准记录存档备查;若仪器在使用中出现碰撞、摔落等情况,需立即停止使用,送专业机构检测校准,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。

  3. 故障排查与报修:测量过程中若仪器出现故障(如全站仪无法测距、水准仪读数不稳定、GNSS 接收机无法定位),先进行简单排查,如检查电池是否没电、连接线是否松动、是否受外界干扰(如 GNSS 信号被高楼遮挡);若无法解决,及时向设备管理部门报修,详细说明故障现象、使用情况及排查过程,配合维修人员进行检修,维修后需重新校准,确认精度达标后再使用,并记录故障处理情况。


投递简历